記者從省農業科學院了解到,今年我省開展半夏優質種莖快繁及標準化種植技術應用示范項目,加快推動半夏種植實現由經驗型向科技型轉變,為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和產業扶貧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。
甘肅半夏總產量占全國60%的市場份額,其中80%以上產自西和縣。西和縣年均種植半夏2萬畝,畝平均收益達到1萬元,對促進全縣農業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作用。半夏種植要求技術含量高,從選種、播種、管理到收獲,都直接影響產品質量和產量。西和縣半夏種植經過多年的發展,由于技術力量薄弱,技術普及率不高,種植規模和效益日漸降低。目前西和縣種莖缺乏,每年從四川、重慶、湖北等地調種,每公斤成本達40至60元,增加了種植成本,同時半夏倒茬周期長,傳統種植方式需要隔10年以上才能再種半夏,致使當地可種植半夏的土地越來越少。
為此,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在西和縣興隆鎮王家梁建立1800畝項目示范基地,引進江西、湖北、四川、重慶等地種質資源,進行優質資源篩選利用。采用科學種植技術對種莖進行大田擴繁示范,為種植戶提供樣板。設計科學倒茬模式,采用苦參、萬壽菊等輪作倒茬辦法,解決半夏連作問題。進行半夏機械化播種收獲示范,降低半夏種植勞動力成本。通過一系列優良種莖篩選及繁育應用、配方施肥、精細化管理及機械化生產等核心技術的示范應用,切實推動半夏種植提質增效,有效解決種植戶不能自繁自育種莖等問題。
針對半夏生產中存在的問題,甘肅省農科院通過多年工作實踐積累,總結出半夏高產優質栽培技術,在西和縣展開半夏產前優良種莖選擇處理、土壤處理、播前草害防治、栽培模式等技術培訓,共培訓150人次。(記者薛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