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盼!每個月15號,王尚燕都會幸福的期盼!
“15號,我們發工資,當然開心啦!”憨厚的她告訴記者,“以前想都不敢想,我們莊稼人還能和城里的工人一樣,每個月領工資生活?!?/p>
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的二陰山地,是王尚燕一家人生活、耕作的地方。干旱缺水、地形坡度大,廣種薄收的近18畝土地,在過去的幾十年里,也無力幫助這一家人擺脫貧困,過上幸福的生活。
為了農業興、農村穩、農民富,解決好“三農”問題,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,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,必須始終把解決好“三農”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。
2017年,為了解決農民增收問題,王尚燕所在的魏嶺鄉綠化村,在當地政府引導下,引進了幾家企業,試水農村發展改革。
“一開始,我們也只是把一些收成不好的地,租給企業,每年每畝地有一千到兩千元的收入。”王尚燕說,“至于企業的用途,發展的好壞,我們也不是很關心。而且,沒有了地,我們還要考慮外出打工?!?/p>
第一批引進的企業老板王曉對此深有感受,他坦言: “剛開始的時候,因為處于改革試點,作為企業的我們,也只是單一的租用農民的土地,開展一些簡單的項目。感覺除了每年的租金,項目的發展與老百姓沒有太大的關系。”
農戶與企業,如何在農村發展中成為“一家人”,從而實現農村產業的融合發展,讓企業和農戶“雙贏”,當地政府在十九大報告中,找到了答案。
在鄉鎮黨支部的組織下,七里河區第一批試點農村“三變”改革的八里鎮、魏嶺鄉鄉鎮干部和老百姓第一時間收看了十九大開幕會?!奥牭搅暯娇倳涥P于三農問題的報告,大家都非常振奮?!卑死镦偦ㄕ哟妩h支部書記崔定祥說,“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,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,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,拓寬增收渠道,為我們的農村改革工作打開了思路?!?/p>
資源變資產、資金變股金、農民變股東,促進產業融合發展......八里鎮、魏嶺鄉的改革,有了新思路、新方向,走上了新臺階。
為了更好的服務當地“三變”改革,七里河區政府牽頭,成立農村“三變”改革領導小組,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,創新農業投融資機制,吸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農業農村。
新思路帶來新變化,新變化催生新發展。而這一切,第一受益者,便是像王尚燕一樣的農民。
“現在,我們家的地全部租給企業,我還可以在企業上班。”王尚燕說,“這樣一來,每年除了地租,我還可以有5萬元左右的工資收入,而且在家門口上班,我也方便照顧老人和孩子?!?/p>
“新的改革思路下,農民增收方式由此變得多樣,比如出租土地獲得租金,通過返聘以日工、月工等模式獲得工資,土地、房屋、資金入股獲得分紅等?!蓖鯐愿嬖V記者,“這樣的政策引導,不僅僅讓農民充分參與企業的發展,分享改革成果,也為我們這些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空間,現在農戶在我們這里上班,因為持有股份,都有了主人翁的意識,這種凝聚力也幫助企業和農戶在產品的市場競爭中有了抵抗力,有利于更好的發展。”
七里河區農工辦主任王錫智表示,要真正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,還需要壯大多元經營主體,建立利益連接機制,通過專業合作社、龍頭企業帶動農民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,讓農民充分分享產業鏈環節的增值利益。
為此,當地政府也在積極努力,通過八里鎮、魏嶺鄉“三變”改革的試點工作,積累經驗,完善機制,適時在全區農村地區推廣。
如今,變身“上班族”的王尚燕不僅期待著每個月15號發工資,資金入股了村里一家花卉種植企業的她,又多了“企業股東”這一身份,更多了一份幸福的期盼。(牟 健)